关于印花税按次申报产生滞纳金的紧急提醒!
近日,多位读者反馈,他们在按次申报印花税时候产生了滞纳金。
而在新印花税法实施之前,他们在电子税务局按次申报以前月份的印花税系统是没有滞纳金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给大家细细说说。
印花税计算方法和时间 我们天天在说税,怎么算税。 其实我们不仅要知道怎么算,还要知道什么时候算。 比如印花税,大家都知道直接按相应应税凭证的金额×税率就可以算出来。如一个买卖合同,合同金额10万,按10万×万分之三算印花税就行了。 那该什么时候算? 答案是:有了纳税义务时就应该算税了。而具体什么时候达到纳税义务时间,每个税种也有规定。比如还是印花税,规定合同书立时候就应该贴花。 也就是说,合同签了就有纳税义务了,也就该算税了。 那是不是代表我们每天都在算税交税呢? 肯定不是,不现实,也不科学。所以税务局又规定了纳税期限。 即按月或者按季度申报缴纳。按月就是把这个月达到纳税义务时间的汇总一起算,按季度就是把这个季度汇总一起来算。 这个按月、按季度就是纳税期限。 当然,新印花税法下,按月的纳税期限已经取消了。 纳税人按纳税期限算出税款以后,还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并缴纳入库,一旦超期申报缴纳税款,就会面临罚款和缴纳滞纳金的风险。
滞纳金相关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税第三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第十六条规定, 印花税按季、按年或者按次计征。实行按季、按年计征的,纳税人应当自季度、年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缴纳税款;实行按次计征的,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缴纳税款。
为什么之前没有滞纳金? 比如之前有个朋友的公司2020年资本公积增加了,但是她没有申报资金账簿的印花税。 2021年8月19日,税务局大数据分析提醒她财务报表资本公积有变化,提示印花税风险,她才想起。 于是她在系统按次申报了所属期间为2020年12月31日的印花税。 如图所示: 申报时候她发现,系统没有带出滞纳金。 那为什么之前按次申报没滞纳金呢? 小编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原印花税暂行条例,其实本身并没有规定纳税期限,印花税法颁布后才明确了印花税的纳税期限。 其次,按次申报,电子税务局申报系统本身也未设置纳税申报期限,而滞纳金是怎么算的?滞纳金起算日同样从申报期满次日开始算,你连申报期限都没有,系统如何能算滞纳金是多少呢?所以系统不会算。 也正是这两个实际原因就导致以前我们按次申报的时候,哪怕是按次申报以前月度的系统也不会算滞纳金,而且这个实操情况大家也都默认了。 系统既然设置,税务局和纳税人也就先按系统的结果执行执行了。 但是现在印花税法已经明确了,按次计征的,纳税人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申报缴纳税款。 而且实操中,系统也对这个进行了设置,十五日内申报,所以现在按次申报超期了自然就有滞纳金了。 这个变化点是所有按次申报纳税人都需要特别注意的。 如果担心产生滞纳金的小伙伴,可以选择按季度缴纳印花税,这样就不用在签了合同后,一直担心是否满15日没申报了。 来源:中税答疑新媒体知识库,二哥税税念。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