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第三方机构转型绩效评价业务的路径思考
发布时间:2022-09-27 来源:苏州云帆财务顾问有限公司 浏览量:88次

第三方机构转型绩效评价业务的路径思考

这几年,各类事务所、咨询机构,招标代理公司、财税公司纷纷走入了绩效评价的大门,从我司在各地第三方机构辅导和培训的情况看,多数机构虽然已经进来了,但并未做好准备。

  系统回答第三方机构是否做好了准备这个问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分析:第三方机构的转型战略(一般第三方机构很少写出来)、组织架构和人员的调整(适应新业务的竞争力构建)、业务流程的优化(开展绩效评价有哪些关键环节、标准是什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是否具备等。本篇主要谈一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
   我们认为,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主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项目为什么做、项目怎么做、项目做的怎么样等。其中最难以把握的是项目为什么要投入,投入多少,何时投入。
一、项目为什么要投入:主要考虑立项依据是否充分,包括①项目立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②项目立项是否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要求;③项目立项是否与部门职责范围相符,属于部门履职所需;④项目是否属于公共财政支持范围,是否符合中央、地方事权支出责任划分原则;⑤项目是否与相关部门同类项目或部门内部相关项目重复。这五个方面回答了项目可以做,但并未回答是否一定要做。项目投入的立项程序是否规范,包括①项目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申请设立;②审批文件、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③事前是否已经过必要的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绩效评估、集体决策等。这三个方面只是进一步解释了项目投入的可行性,但并未回答项目投入的必要性问题。这九个要点应还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一个一个的去对照搜集的数据资料做加减法,这是分析问题能力的具体表现之一,我们梳理出的方法是:
图表中的六个方面形成了项目为什么要投入的整体分析框架。与逐个分析相比较,这种分析思路更容易深入项目之中实施评价。决策就是系统谋划,战略可行一般行业即允许,因为行业政策依据战略;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可行项目也未必投入,很多时候,第三方机构不清楚这项投入与项目单位或地方实际是否相适应,投入的轻重缓急更难以把握。
二、项目投入多少:需要考虑的几个因素:一是预算确定的项目投资额或资金量与绩效目标或者工作任务是否相匹配,也就是在绩效目标表中要清晰的明确钱花在哪里。二是预算编制是否经过科学论证,预算额度测算依据是否充分,是否按照标准编制;也就是钱的多少要透明有标准,不能乱花。三是项目投入的资金来源,也就是钱能否到位。四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察实情、听民意,确保财税政策、工作举措符合当地实际、遵循经济规律、满足人民期盼,坚决防止政策执行走偏,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总之,各项支出都要明确标准,不能敞开口子花钱。
三、项目何时投入:在当前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加力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为确保民生得到有效改善,必须坚持节用裕民,在结构调整中更加突出政策的“提质”要求和“增效”导向,把有限的财政资源用到刀刃上。在基层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更加注重优化支出结构。探索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根据实际需要科学核定预算,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基层政府要过紧日子,大幅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地方财政也要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坚决把该压的压下来,该减的减下去。压减出来的资金,用于加大对教育、“三农”、疫情防控、三大攻坚战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
四、组合财政政策:任何项目都要坚持系统观念,出台重大财税政策、推进重大财政工作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地方的协调配合,科学把握政策的时度效,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最佳整体效果。
   上述四点只是对于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分析问题能力的简单介绍。首先,第三方机构要有洞察能力,如果没有洞察力,发现不了问题的症状所在,就没办法开展后面的工作。第二,要有足够的判断能力,一个项目出现问题,可能会有很多原因,能判断出哪个原因是最重要的,避免出现归因错误的情况;第三,深度调查信息的能力。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还要了解整个行业或者部门的信息。第三方机构的记忆再厉害,总是有限的。第四,要有很强逻辑思维,整理出解决方法,列出详细的步骤;第五,要有足够的细心,去跟进实施解决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根据反馈进行调整。以上,有不够全面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来源:财政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之目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电话咨询
电话:13375198096
微信咨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