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起,工商变更后无需再做税务变更!
一、2022年12月31日前是什么政策? 2022年12月31日前,企业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后,还需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变更。也就是说,同一个事项变更,需要分别到工商和税务部门办理手续,如果只变更工商,不做税务变更,不仅会给后续业务开展带来麻烦,还会面临一定金额的罚款。 政策依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2003年12月17日国家税务总局令第7号公布)规定, 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若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税务机关应当自发现之日起3日内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处罚(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000元以上10000以下的罚款)。 二、是否所有的工商变更在2023年都不需再做税务变更? 按1号文的规定,并没有例外情况的规定。也就意味着,企业发生的所有工商变更(如增资、减资、更名、变更经营范围、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股东、变更住所、变更企业类型、变更经营期限等),都不需要跑到税务机关再做一次变更登记。 然而,工商变更完不用做税务变更登记,并不意味着不用去税务机关办理与该变更有关的涉税事项。下面两个事项的变更就需要注意。 1、个人股东变更 个人股东将持有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他人,在工商部门办理完股东变更后,税务机关根据工商部门共享的信息会将该公司的股东自动更新。但个人转让股权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印花税,还需到税务机关正常办理纳税申报手续。若未及时办理,在金税系统大数据的监控下,很容易成为异常信息被抓取到。将来等税务机关通知的时候,除了税款正常缴纳外,通常还会伴随着滞纳金和罚款。 当然,目前很多地方对于个人股东转让股权事项,在业务办理流程上已经设置为先税务后工商,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纳税人未及时做纳税申报的问题。 2、注册地址变更导致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 如果注册地址变更后,主管税务机关不变,只要工商变更完成后,按1号文的要求,应该无需再到税务机关办理变更手续。 如果注册地址变更后,导致主管税务机关发生变化,尤其是跨地区迁移,主管税务机关从A省(市)变更到B省(市),这种情形下,应该还是需要到新的主管税务机关报到。 国家税务总局 2022年12月29日 附件1:市场主体自动同步变更登记信息数据项 序号 市场监管部门信息 对应税务部门信息 税务部门具体数据项 1 名称 名称 纳税人名称 2 主体类型 登记注册类型 市监市场主体类型 3 登记注册类型 4 经营期限 经营期限 生产经营期限止 5 住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 注册地址 注册地址 6 注册地邮政编码 7 注册地联系电话 8 住所所在行政区划 9 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 10 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或者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 11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件种类 12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件号码 13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固定电话 14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移动电话 15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电子邮箱 16 注册资本或者出资额 注册资本或者投资总额 注册资本 17 注册资本币种 18 注册资本币种金额 19 投资总额 20 投资总额币种 21 投资总额币种金额 22 投资方信息 投资方信息 投资方名称 23 投资比例(%) 24 投资方证件种类 25 投资方证件号码 26 国家或地区代码 27 地址 28 投资方主体类型 29 投资有效期起 30 投资有效期止 31 其他信息 行业 市监登记行业 32 国标行业 备注:
1.“市监市场主体类型”为核心征管系统新增数据项,按市场监管部门共享的主体类型信息直接同步变更;“登记注册类型”按《市场监管总局 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通知》(国市监注〔2018〕196号)规定,根据市场监管部门共享的主体类型对照转换变更。
2.“市监登记行业”为核心征管系统新增数据项,按市场监管部门共享的行业信息直接同步变更;“国标行业”为核心征管系统原有数据项,新办纳税人“国标行业”与“市监登记行业”一致,后续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纳税人主营业务等情况,结合市场监管部门共享的行业、经营范围等变更信息,进行变更调整。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内容仅供读者学习、交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