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性原则是指针对既定的预算目标,预算的支出对实现社会、经济、政治等预期目标的满足程度,重点考察预算支出对宏观战略需求的满足,强调部门所提供产出产生的实际效果 。由于预算支出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因此预算支出的效益性也要从不同领域的多个方面体现,可以体现为财政支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可以体现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还可以体现为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等,侧重于事后评估 ;
效率性原则是指在预算绩效评价中用最小的预算投入通过预算管理和运用来达到既定的目标或获得最大的产出和效果 。在预算绩效评价框架模型中,效率性原则重点考察预算运用过程的某些指标,它不但有助于为预算支出的决策做出评判,控制支出流向和支出 总量,同时对如何使用预算支出、使用过程是否合 理进行跟踪监测,侧重于事中评价 ;
公平性原则是指公共项目所提供服务的数量或货币化的收益在社会群体中的不同分配,它与社会理性密切联系,主要包括经济公平、文化平等、政治平等和社会公正 。构模型中所指的公平性原则主要侧重于社会公正方面,体现在公众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将群众满意度即公平性原则作为政府预算绩效的评价准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下全民参与公共决策,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以人民满意为政府工作终极目标的政策方针,是建立公开、透明、规范、科学且具有强约束力的现代预算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