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引导基金已成为各级政府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范围内共设立1568只政府引导基金,总规模约2.84万亿元,募资额近1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4.34%。
从各地实践来看,政府引导基金在“募投管退”各环节注重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有利于汇聚政府与市场、产业与资本的各自优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方财力趋紧与推动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合肥、苏州等地探索形成的“基金招商”模式,既是对传统招商模式的升级,又发挥了财政性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不同,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态势与功能发挥也存在差异,部分面临“募不到、投不准、管不好、退不出”等挑战,甚至有被异化为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工具的隐患。为更好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在引导社会资本、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议从多方面入手,破解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其一,减少行政干预,激发政府引导基金的市场活力。遵循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和产业基金的运行规律,减少对基金管理微观事务的行政干预,确保项目决策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鼓励将政府引导基金委托给投资管理机构进行专业化管理,对于三四线城市或区县级基金,可探索“飞地”管理模式,委托给外地的一流投资管理机构或优秀的市场化基金管理团队。借助“外脑”,有助于提高项目遴选和决策能力,防范化解投资风险。
其二,拓宽退出渠道,增强政府引导基金的流动性。如期实现项目退出是政府引导基金成功运营的关键。无论是股权转让,还是股东回购,均依赖于有效的股权交易市场。各省份可在整合现有产权类交易市场的基础上搭建全省统一的产权交易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和价格发现机制,提高数字化交易水平。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牵头设立或鼓励各类资本发起设立S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通过广泛参与股权交易,进一步畅通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路径。另外,应区别于国有资产挂牌出让,进一步优化政府引导基金所持未上市公司股份的转让流程,提高交易效率,增强股权交易市场的流动性。
其三,强化监督评价,提升政府引导基金的运营绩效。引导地方政府对部分功能重叠、规模偏小、活跃度不高的政府引导基金进行横向整合,持续提高基金的规模效应和行业专注度。将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出资的政府引导基金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畴。针对不同行业和目标导向的基金,分阶段设置不同考核指标,可适当淡化短期指标和利润指标的考核,加大杠杆倍数、科技成果转化率、新项目落地数量、新增就业等指标的赋分权重,引导基金管理机构更多着眼于产业优势培育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同时,建立与绩效目标或超额收益挂钩的利益让渡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金出资,激励投资管理机构勤勉尽责并审慎科学决策。
2015年出台的《政府引导基金暂行管理办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制度,按年度对基金政策目标实现程度、投资运营情况等开展评价,并有效应用绩效评价结果。”
其后,各地政府及财政部门开始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办法。山东省率先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地方级的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办法后,浙江、四川、北京等省市亦相继推出了相关办法,为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提供指导。如:北京市财政局于2019年4月发布的《关于印发<北京市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规定“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的组织形式,包括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和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自评价。财政部门按照基金执行周期实施阶段性财政评价,行业主管部门按年度对基金实施绩效自评价……必要时,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基金绩效评价工作,评价实施主体须引导和规范第三方机构,严格执业质量监督管理。”
为了加强对设立基金或注资的预算约束,提高财政出资收益,促进基金有序运行,财政部于2020年2月发布《关于加强政府引导基金管理提高财政出资效益的通知》(财预[2020]7号,以下简称“7号文”),文件要求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基金实施全过程的绩效管理。
同月,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印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20]10号,以下简称“10号文”)。10号文规定“政府引导基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可参照该文件执行…绩效评价分为单位自评、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三种方式…部门评价和财政评价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开展,必要时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
如何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国务院、财政部及发改委的文件精神,又符合引导基金特点,以及尊重市场规律的政府引导基金绩效评价体系,是第三方机构的业务和专业责任。
从哪些维度进行评价?
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目标、基金使命及投资方向等因素都有别于一般的市场化母基金。应全面考虑政策目标、管理目标和经济目标三大方面,在此基础上细分形成数十个指标体系;并且根据不同引导基金所肩负的不同使命和目标,为基金选取合适的指标和赋予合理的权重。
相关业务:一是对引导基金前期的基金管理人开展评价,例如专项估值评价工作等符合引导基金阶段性特点的工作。二是定期开展,持续性的跟踪和监督,以提升管理人的投资、风控、合规及运营管理能力;通过持续的评价子基金的绩效形成引导基金层面整体的表现、发现薄弱环节,对标国内外市场化优秀基金的水准,形成母基金和子基金的核心投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