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数据说话】如何做好事前绩效评估工作?
发布时间:2024-01-08 来源:苏州云帆财务顾问有限公司 浏览量:88次

事前绩效评估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从工作机制上看,是在绩效目标表申报的基础上对项目风险的预期管理。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是个系统工程,绩效管理体系的每个环节对财政资金的效益都有相应的影响。做好事前绩效评估,不能简单理解为由“事后评价”向“事前问效”推进的问题,而是通过绩效管理体系内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力量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比如绩效目标的设置对事前绩效评估影响较大,过去的事后评价对今天的事前评估有影响,事中的绩效监控对事前绩效评估也是一种跟综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站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维度来理解和实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发〔2018〕34号)提出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财政资金配置低效、无效情形。明确各部门各单位要对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建投资绩效评估,事前绩效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备条件。

     总结历年各省市的实践案例,初步情况如下:

      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对象多为常态化项目,而对新出台的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较少,比如基建投资绩效评估项目少之又少,原因是难度大。事前绩效评估涉及多个部门,乃至多个行业,单纯依赖某个部门的力量则效果不佳,把原因归咎于标准体系不健全。一些财政部门注重围绕压缩预算做文章,缺少综合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的视角,致使项目(政策)事前绩效评估压缩些费用就万事大吉。我司的建议:

    一是不能寄希望于统一的评估标准,只有依靠各地区不断总结和健全标准体系

     最近,财政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数据库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操作系统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通用服务器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工作站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一体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便携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和《台式计算机政府采购需求标准(2023年版)》等一系列政府采购标准。这些标准对于事前绩效评估而言肯定大有裨益,但是每个地区不同的部门还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根据《需求标准》确定采购需求,明确所需采购对象的功能、质量等指标要求,其次才是数量和单价的需求。这里存在三个需求,这三个需求中具体应用场景和数量指标难以通过统一标准量化和具体化,可以说统一的评估标准只是相对的,有一个持续完善的长期的过程。在这样的共性标准体系下,只有发挥各地区不同部门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总结和健全适应本地特色的标准体系。

    二是事前绩效评估结果等级不应划分过多,应简化并找准突破点加强结果的真正应用

     从各地的事前绩效评估办法看,其结果建议划分为“建议予以支持”“建议予以部分支持”“建议调整后予以支持”和“建议不予支持”4种。其实,“建议调整后予以支持”没有存在的必要,任何工作如果过于包容和宽容,约束机制就难以建立,比如“建议调整后予以支持”就是人为调整后的“建议予以支持”。从事前绩效评估的实践看,对于项目内容的深度分析较少,逻辑分析更少、绩效分析只是停留在指标分析上。由此,事前绩效评估的结果就难以应用,最终结果是低效、无效情形的继续发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2021〕5号)指出,“预算支出全部以项目形式纳入预算项目库,实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未纳入预算项目库的项目一律不得安排预算”。由此可见,事前绩效评估结果是项目是否能够继续执行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应当严格管理并充分应用。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电话咨询
电话:13375198096
微信咨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