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评价工作流程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26 来源:苏州云帆财务顾问有限公司 浏览量:88次
一是明确评价目的,确定评价要解决的问题,提交的成果。
二是明确评价内容,划清评价范围与职责。
三是明确评价方向, 清晰实施路径。
书面评审是评价团队组织人员对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提供的材料或自评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得出初步评审结论的活动。1.及时性:主管部门和被评价单位是否按照评价方案的要 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项目资料及自评资料;2. 全面性:主管部门和被评价单位是否按照评价方案的要求 提交有关资料,相关材料是否全面反映项目、资金的执行情况、 管理情况及绩效情况;3. 有效性:主管部门和被评价单位报送的佐证材料是否与评 价指标体系相关,是否充分佐证各指标的自评情况;4. 合理性:提交的各类材料所反映的事实是否存在紧密的联 系,各佐证材料之间是否存在谬误或逻辑矛盾的情况。评价团队应要求资金主管部门、被评价单位要根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分类准备好绩效评价所需的佐证材料并及时提交。需 要注意的是,材料收集工作应围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每项 评价指标原则上应有对应的佐证材料相关指标的实现情况。尤其 是定性的指标,除了数据以外,应注重相关案例的收集与整理。评价团队要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及资料提交情况,编制 书面评审底稿。书面评审底稿主要起到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将自 评报告与佐证材料建立链接与索引,通过对庞大的佐证材料进行 提炼与整理,减少缺乏目的性地翻阅佐证材料的时间,提高后续 工作效率;二是将各资金使用单位的执行、管理数据化零为整, 形成政策、项目整体执行情况,以初步了解政策、项目整体情况; 三是明确工作要求,通过列明对各个要点的操作要求与规范,减 少评价团队在项目外围的沉浸时间,整体提高评价质量。由于绩效评价工作涉及的工作量与数据较庞大,特别是涉及 转移支付至市县的项目与资金,建议分组对项目自评材料开展评 审,以提高书面评审的针对性与效率。以下提供具体操作过程中 三种分组的思路。一是按地域分组审核。对于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的项目,可以地域为依据分组。如: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二是按指标的专业类型分组。对于跨行业、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项目,可按涉及的专业的不同, 由不同类型的行业专家牵头审核,以提高书面审核的准确性与专 业性。如:教育管理、创新科研等。三是按项目类型分组。对于 存在复合使用方向的专项资金,可按资金使用方向、项目类型等 进行分类。如:人员补贴类项目、设备购置类项目、基本建设类 项目等。按照编制的书面评审工作底稿,汇总分析数据,提炼亮点与 问题。其中,对定量的评价指标,要初步完成指标打分。为提高 书面评审的准确率,建议通过交叉互审、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分 组审核的内容进行复核。一是为绩效评价报告 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绩效评价报告中的项目实施总体情况、资金 分配情况、项目及预算执行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各项量 化数据,主要来源于书面评审。二是为现场评价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其工作针对性。通过书面评审,虽然可初步了解项目整体情 况,但自评及提交的佐证材料往往存在深度不足的情况,所以需 要通过现场评价弥补。而书面评价通过对项目信息的清洗与过 滤,能一定程度上解决评价指标需要回 答的问题,使得现场评价 工作进一步聚焦,减轻现场评价的工作负担。1.真实性。在书面评审的基础上,通过核对相关资料的原件、 数据的来源及计算方法等,进一步核实自评材料及佐证材料的客 观、真实、准确性,确保相关内容真实可靠,满足评价报告的需 要。2.合理性。对照书面评审的结果及待解决的疑问,通过访谈、 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梳理各类现象,讨论研判提炼相关绩效与 问题及其经验或原因,形成共识,提高绩效评价报告的质量。3.合规性。通过仔细查阅实施、管理等各项过程材料,补充 书面评审评价深度的不足,进一步把握被评价单位项目及预算执 行的规范性。并借此反映相关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合规性是绩效评价中的一环,但也切忌过分使用审计思维,过度注重项目实施过程及资金使用规范,光从是否违反规章制度 上切入,使绩效评价工作从产出、效益上偏离。主要使用评价方法:对比法、因素分析法、审核法、专家评议法。
来源:绩效评价师CPEP。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