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令 第712号),投资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领域专项规划、产业政策等,从下列方面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查,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一)项目建议书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的项目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社会效益以及项目资金等主要建设条件的落实情况;(三)初步设计及其提出的投资概算是否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以及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四)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审查的其他事项。并明确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众利益有重大影响或者投资规模较大的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在中介服务机构评估、公众参与、专家评议、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上述决定与绩效评价中的项目立项指标绩效分析相类似,但项目立项评价注重立项依据的充分性和立项程序的规范性。《条例》中(一)和(二)主要是立项的依据,但《条例》未涉及到立项程序方面,这主要是《条例》中的投资主管部门其职责就是负责立项审批的。
项目立项 | 立项依据充分性 | 项目立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部门职责,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依据情况。 | 评价要点: |
立项程序规范性 | 项目申请、设立过程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用以反映和考核项目立项的规范情况。 | 评价要点: |
其实理解项目立项指标评价的要点,并非易事。比如,一些“形式主义”项目能否通过绩效评价来发现呢?
比如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具体如下:
1.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投资5.9亿元建设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惠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违规将县政府综合办公楼仿古屋顶及外立面涂装、政府综合办公楼亮化工程等打包到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惠民工程中,实际形成支出1193万元。同时,项目还在城市广场建设了多处景观小品,包括一座银色莲花雕塑、一座景观石、一处地雕、多棵仿真椰子树,实际形成支出1305万元。
2.,某中心存在过度装修问题。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投资12.16亿元建设建筑面积8.22万平方米的对外交流中心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进口石材拼花、手工羊毛地毯、玻璃幕墙等高档材料进行豪华装修,园林绿化工程总花费697.4万元,智能化信息系统造价超过1.2亿元,其会议中心装修成本更是高达5489元/平方米,是建设成本的近2倍。
3.,某市侵占耕地挖湖造景整改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反复发生。2021年5月,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该市有关企业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整改态度不坚决,整改方式不系统,跟踪监管不及时,责任落实不到位,该企业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又在部分已整改的区域内蓄水形成水体景观,还顶风新占用49.81亩耕地建设人工湖、人工草坪等景观。2023年12月,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公开通报类似问题、省里部署开展检视整改后,有关部门未吸取教训,违法占用耕地挖湖造景问题在2024年8月被自然资源部再次通报。对于中央有关部门通报的问题,相关省级职能部门存在举一反三、面上推动整治不够,对基层整改工作指导督促不力等问题。
分析三个项目,第一个项目打包到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惠民工程中,如果不现场勘查难以发现立项问题;第二个项目属于豪华装修,使用进口石材拼花、手工羊毛地毯、玻璃幕墙等高档材料只能是成本偏高;第三个项目属于占用耕地建设人工湖、人工草坪等景观,评价时一般很难考虑耕地问题。因此,我们认为,项目立项绩效评价作为评价的第一道关口,直接决定了项目是否投入,应引起重视,不能都是满分,应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系统评价才能发现这些问题:一是弄清什么是非必要非急需的项目;二是哪些项目制度规定不健全;三是哪些项目监督管理不到位;四是是否存在反复通报、重复整改的项目。 比如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总结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二是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基础上,带头过紧日子。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当然,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再进一步分析上述问题的成因,也有助于在评价过程中体验和感受并形成对“形式主义”的认识(以下来着:理论周刊|整治基层形式主义须“久久为功”):
一是政绩观错位为形式主义提供了主观意愿,部分党员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导致权力观、利益观错位,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与方向,想尽一切办法去讨好取悦上级而大搞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
二是本领恐慌驱使形式主义成为工作惯性,一些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与基层干部能力本领密切相关,正因为能力本领不足、领导方式单一、工作模式固化,只好选择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形式主义办法;
三是官僚主义使形式主义得以滋生蔓延,形式主义表现在基层,根源却在上级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一些领导干部不熟悉也不了解基层,不了解群众的呼声与需求,布置工作任务时仅凭主观判断,不切实际地搞层层加码,迫使基层干部不得不以形式主义加以应对;
四是考核偏差为形式主义提供了土壤,检查考核作为一种常规性制度本身无可厚非,然而考核部门过多、考核次数过频、考核指标不科学、考核方法单一等原因,则使得督查考核工作成为滋生形式主义的重灾区;
五是制度漏洞客观上增加了整治形式主义的难度,主要表现为干部容错纠错机制相关规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较低、问责追责制度泛化、个别上级部门盲目套用“属地管理”制度为基层加压等等。由此可见,要想真正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久久为功,健全整治基层形式主义的长效机制。